主演:未知
导演:Marie-Monique Robin
简介: 《孟山都公司眼中的世界》《未来的收获》导演Marie-Monique Robin2014年新作 Le nouveau documentaire de Marie-Monique Robin est avant tout l’histoire d’une cassure. Entre les décideurs politiques et une partie de la population réticente à se laisser imposer les doxas libérales, les visions du monde tel qu’il doit être mené semblent irréconciliables. Lorsque les premiers ne jurent que par la croissance, répétant le terme comme une formule incantatoire, les seconds espèrent en d'autres solutions et réfutent le productivisme et la consommation à tout prix. Les experts intervenant dans le film sont formels : sous la forme qu'elle a connue au XXe siècle, la croissance est terminée, elle ne reviendra pas. De nombreux paramètres ne leur laissent aucun doute, dont la fin de l’ère des énergies bon marché ou la dépendance croissante à la dette. Fous et insoumis "Celui qui pense qu’une croissance exponentielle infinie est possible dans un monde fini est soit un fou soit un économiste" déclare un... économiste, non sans humour. Alors, pendant que les États s’enfoncent dans la crise, des insoumis créent les prémices d’une société fondée sur la sauvegarde écologique et le développement durable. Avec Sacrée croissance !, la réalisatrice présente une sélection d’initiatives réussies et de modèles alternatifs viables. Son film élargit ainsi le champ des possibles en montrant comment on peut réfuter en action, et pas seulement en paroles, le modèle économique dominant. Avec une idée force : face au gaspillage mondial, la réponse doit être locale et solidaire. À Toronto, une coopérative de fermiers produit des légumes bio près du centre-ville et vise la souveraineté alimentaire. À Rosario (Argentine), on lutte contre l’exclusion sociale en fertilisant d'anciennes décharges pour embaucher des maraîchers débutants. Certains villages népalais s’approchent de l’autosuffisance énergétique grâce au biogaz et à la micro-hydro-électricité. Au Brésil ou en Bavière, des banques communautaires et des monnaies locales bouleversent le rapport à l’argent d’un public qui se fait "prosommateur" (producteur et consommateur). Quant au Bhoutan, il développe une politique publique révolutionnaire instaurant le concept du "Bonheur national brut" (BNB). "L’abondance matérielle finira par s’arrêter", rappelle un des intervenants. Et c'est avant qu'il faut changer de paradigme économique, insiste Marie-Monique Robin.
主演:Andrew Wiles Barry Mazur Kenneth Ribet
导演:西蒙·辛格
简介: 本片从证明了费玛最后定理的安德鲁‧怀尔斯 Andrew Wiles开始谈起,描述了 Fermat's Last Theorm 的历史始末,往前回溯来看,1994年正是我在念大学的时候,当时完全没有一位教授在课堂上提到这件事,也许他们认为,一位真正的研究者,自然而然地会被数学吸引,然而对一位不是天才的学生来说,他需要的是老师的指引,引导他走向更高深的专业认知,而指引的道路,就在科普的精神上。 从费玛最后定理的历史中可以发现,有许多研究成果,都是研究人员燃烧热情,试图提出「有趣」的命题,然后再尝试用逻辑验证。 费玛最后定理:xn+yn=zn 当 n>2 时,不存在整数解 1. 1963年 安德鲁‧怀尔斯 Andrew Wiles被埃里克‧坦普尔‧贝尔 Eric Temple Bell 的一本书吸引,「最后问题 The Last Problem」,故事从这里开始。 2. 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 定理,任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另外两边的平方和 x2+y2=z2 毕达哥拉斯三元组:毕氏定理的整数解 3. 费玛 Fermat 在研究丢番图 Diophantus 的「算数」第2卷的问题8时,在页边写下了註记 「不可能将一个立方数写成两个立方数之和;或者将一个四次幂写成两个四次幂之和;或者,总的来说,不可能将一个高於2次幂,写成两个同样次幂的和。」 「对这个命题我有一个十分美妙的证明,这里空白太小,写不下。」 4. 1670年,费玛 Fermat的儿子出版了载有Fermat註记的「丢番图的算数」 5. 在Fermat的其他註记中,隐含了对 n=4 的证明 => n=8, 12, 16, 20 ... 时无解 莱昂哈德‧欧拉 Leonhard Euler 证明了 n=3 时无解 => n=6, 9, 12, 15 ... 时无解 3是质数,现在只要证明费玛最后定理对於所有的质数都成立 但 欧基里德 证明「存在无穷多个质数」 6. 1776年 索菲‧热尔曼 针对 (2p+1)的质数,证明了 费玛最后定理 "大概" 无解 7. 1825年 古斯塔夫‧勒瑞-狄利克雷 和 阿得利昂-玛利埃‧勒让德 延伸热尔曼的证明,证明了 n=5 无解 8. 1839年 加布里尔‧拉梅 Gabriel Lame 证明了 n=7 无解 9. 1847年 拉梅 与 奥古斯汀‧路易斯‧科西 Augusti Louis Cauchy 同时宣称已经证明了 费玛最后定理 最后是刘维尔宣读了 恩斯特‧库默尔 Ernst Kummer 的信,说科西与拉梅的证明,都因为「虚数没有唯一因子分解性质」而失败 库默尔证明了 费玛最后定理的完整证明 是当时数学方法不可能实现的 10.1908年 保罗‧沃尔夫斯凯尔 Paul Wolfskehl 补救了库默尔的证明 这表示 费玛最后定理的完整证明 尚未被解决 沃尔夫斯凯尔提供了 10万马克 给提供证明的人,期限是到2007年9月13日止 11.1900年8月8日 大卫‧希尔伯特,提出数学上23个未解决的问题且相信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2.1931年 库特‧哥德尔 不可判定性定理 第一不可判定性定理:如果公理集合论是相容的,那么存在既不能证明又不能否定的定理。 => 完全性是不可能达到的 第二不可判定性定理:不存在能证明公理系统是相容的构造性过程。 => 相容性永远不可能证明 13.1963年 保罗‧科恩 Paul Cohen 发展了可以检验给定问题是不是不可判定的方法(只适用少数情形) 证明希尔伯特23个问题中,其中一个「连续统假设」问题是不可判定的,这对於费玛最后定理来说是一大打击 14.1940年 阿伦‧图灵 Alan Turing 发明破译 Enigma编码 的反转机 开始有人利用暴力解决方法,要对 费玛最后定理 的n值一个一个加以证明。 15.1988年 内奥姆‧埃尔基斯 Naom Elkies 对於 Euler 提出的 x4+y4+z4=w4 不存在解这个推想,找到了一个反例 26824404+153656394+1879604=206156734 16.1975年 安德鲁‧怀尔斯 Andrew Wiles 师承 约翰‧科次,研究椭圆曲线 研究椭圆曲线的目的是要算出他们的整数解,这跟费玛最后定理一样 ex: y2=x3-2 只有一组整数解 52=33-2 (费玛证明宇宙中指存在一个数26,他是夹在一个平方数与一个立方数中间) 由於要直接找出椭圆曲线是很困难的,为了简化问题,数学家採用「时鐘运算」方法 在五格时鐘运算中, 4+2=1 椭圆方程式 x3-x2=y2+y 所有可能的解为 (x, y)=(0, 0) (0, 4) (1, 0) (1, 4),然后可用 E5=4 来代表在五格时鐘运算中,有四个解 对於椭圆曲线,可写出一个 E序列 E1=1, E2=4, ..... 17.1954年 至村五郎 与 谷山丰 研究具有非同寻常的对称性的 modular form 模型式 模型式的要素可从1开始标号到无穷(M1, M2, M3, ...) 每个模型式的 M序列 要素个数 可写成 M1=1 M2=3 .... 这样的范例 1955年9月 提出模型式的 M序列 可以对应到椭圆曲线的 E序列,两个不同领域的理论突然被连接在一起 安德列‧韦依 採纳这个想法,「谷山-志村猜想」 18.朗兰兹提出「朗兰兹纲领」的计画,一个统一化猜想的理论,并开始寻找统一的环链 19.1984年 格哈德‧弗赖 Gerhard Frey 提出 (1) 假设费玛最后定理是错的,则 xn+yn=zn 有整数解,则可将方程式转换为y2=x3+(AN-BN)x2-ANBN 这样的椭圆方程式 (2) 弗赖椭圆方程式太古怪了,以致於无法被模型式化 (3) 谷山-志村猜想 断言每一个椭圆方程式都可以被模型式化 (4) 谷山-志村猜想 是错误的 反过来说 (1) 如果 谷山-志村猜想 是对的,每一个椭圆方程式都可以被模型式化 (2) 每一个椭圆方程式都可以被模型式化,则不存在弗赖椭圆方程式 (3) 如果不存在弗赖椭圆方程式,那么xn+yn=zn 没有整数解 (4) 费玛最后定理是对的 20.1986年 肯‧贝里特 证明 弗赖椭圆方程式无法被模型式化 如果有人能够证明谷山-志村猜想,就表示费玛最后定理也是正确的 21.1986年 安德鲁‧怀尔斯 Andrew Wiles 开始一个小阴谋,他每隔6个月发表一篇小论文,然后自己独力尝试证明谷山-志村猜想,策略是利用归纳法,加上 埃瓦里斯特‧伽罗瓦 的群论,希望能将E序列以「自然次序」一一对应到M序列 22.1988年 宫冈洋一 发表利用微分几何学证明谷山-志村猜想,但结果失败 23.1989年 安德鲁‧怀尔斯 Andrew Wiles 已经将椭圆方程式拆解成无限多项,然后也证明了第一项必定是模型式的第一项,也尝试利用 依娃沙娃 Iwasawa 理论,但结果失败 24.1992年 修改 科利瓦金-弗莱契 方法,对所有分类后的椭圆方程式都奏效 25.1993年 寻求同事 尼克‧凯兹 Nick Katz 的协助,开始对验证证明 26.1993年5月 「L-函数和算术」会议,安德鲁‧怀尔斯 Andrew Wiles 发表谷山-志村猜想的证明 27.1993年9月 尼克‧凯兹 Nick Katz 发现一个重大缺陷 安德鲁‧怀尔斯 Andrew Wiles 又开始隐居,尝试独力解决缺陷,他不希望在这时候公布证明,让其他人分享完成证明的甜美果实 28.安德鲁‧怀尔斯 Andrew Wiles 在接近放弃的边缘,在彼得‧萨纳克的建议下,找到理查德‧泰勒的协助 29.1994年9月19日 发现结合 依娃沙娃 Iwasawa 理论与 科利瓦金-弗莱契 方法就能够完全解决问题 30.「谷山-志村猜想」被证明了,故得证「费玛最后定理」 ii 费马大定理 300多年以前,法国数学家费马在一本书的空白处写下了一个定理:“设n是大于2的正整数,则不定方程xn+yn=zn没有非零整数解”。 费马宣称他发现了这个定理的一个真正奇妙的证明,但因书上空白太小,他写不下他的证明。300多年过去了,不知有多少专业数学家和业余数学爱好者绞尽脑汁企图证明它,但不是无功而返就是进展甚微。这就是纯数学中最着名的定理—费马大定理。 费马(1601年~1665年)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数学家,他最初学习法律并以当律师谋生,后来成为议会议员,数学只不过是他的业余爱好,只能利用闲暇来研究。虽然年近30才认真注意数学,但费马对数论和微积分做出了第一流的贡献。他与笛卡儿几乎同时创立了解析几何,同时又是17世纪兴起的概率论的探索者之一。费马特别爱好数论,提出了许多定理,但费马只对其中一个定理给出了证明要点,其他定理除一个被证明是错的,一个未被证明外,其余的陆续被后来的数学家所证实。这唯一未被证明的定理就是上面所说的费马大定理,因为是最后一个未被证明对或错的定理,所以又称为费马最后定理。 费马大定理虽然至今仍没有完全被证明,但已经有了很大进展,特别是最近几十年,进展更快。1976年瓦格斯塔夫证明了对小于105的素数费马大定理都成立。1983年一位年轻的德国数学家法尔廷斯证明了不定方程xn+yn=zn只能有有限多组解,他的突出贡献使他在1986年获得了数学界的最高奖之一费尔兹奖。1993年英国数学家威尔斯宣布证明了费马大定理,但随后发现了证明中的一个漏洞并作了修正。虽然威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还没有得到数学界的一致公认,但大多数数学家认为他证明的思路是正确的。毫无疑问,这使人们看到了希望。 为了寻求费马大定理的解答,三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们前赴后继,却壮志未酬。1995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安德鲁·怀尔斯教授经过8年的孤军奋战,用13 0页长的篇幅证明了费马大定理。怀尔斯成为整个数学界的英雄。 费马大定理提出的问题非常简单,它是用一个每个中学生都熟悉的数学定理——毕达 哥拉斯定理——来表达的。2000多年前诞生的毕达哥拉斯定理说: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 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之和。即X2+Y2=Z2。大约在公元1637年前后 ,当费马在 研究毕达哥拉斯方程时,他写下一个方程,非常类似于毕达哥拉斯方程:Xn+Yn=Zn,当n 大于2时,这个方程没有任何整数解。费马在《算术》这本书的靠近问题8的页边处记下这 个结论的同时又写下一个附加的评注:“对此,我确信已发现一个美妙的证法,这里的空 白太小,写不下。”这就是数学史上着名的费马大定理或称费马最后的定理。费马制造了 一个数学史上最深奥的谜。 大问题 在物理学、化学或生物学中,还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叙述得如此简单和清晰,却长久不 解。E·T·贝尔(Eric Temple Bell)在他的《大问题》(The Last Problem)一书中写到, 文明世界也许在费马大定理得以解决之前就已走到了尽头。证明费马大定理成为数论中最 值得为之奋斗的事。 安德鲁·怀尔斯1953年出生在英国剑桥,父亲是一位工程学教授。少年时代的怀尔斯 已着迷于数学了。他在后来的回忆中写到:“在学校里我喜欢做题目,我把它们带回家, 编写成我自己的新题目。不过我以前找到的最好的题目是在我们社区的图书馆里发现的。 ”一天,小怀尔斯在弥尔顿街上的图书馆看见了一本书,这本书只有一个问题而没有解答 ,怀尔斯被吸引住了。 这就是E·T·贝尔写的《大问题》。它叙述了费马大定理的历史,这个定理让一个又 一个的数学家望而生畏,在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人能解决它。怀尔斯30多年后回忆 起被引向费马大定理时的感觉:“它看上去如此简单,但历史上所有的大数学家都未能解 决它。这里正摆着我——一个10岁的孩子——能理解的问题,从那个时刻起,我知道我永 远不会放弃它。我必须解决它。” 怀尔斯1974年从牛津大学的Merton学院获得数学学士学位,之后进入剑桥大学Clare 学院做博士。在研究生阶段,怀尔斯并没有从事费马大定理研究。他说:“研究费马可能 带来的问题是:你花费了多年的时间而最终一事无成。我的导师约翰·科茨(John Coate s)正在研究椭圆曲线的Iwasawa理论,我开始跟随他工作。” 科茨说:“我记得一位同事 告诉我,他有一个非常好的、刚完成数学学士荣誉学位第三部考试的学生,他催促我收其 为学生。我非常荣幸有安德鲁这样的学生。即使从对研究生的要求来看,他也有很深刻的 思想,非常清楚他将是一个做大事情的数学家。当然,任何研究生在那个阶段直接开始研 究费马大定理是不可能的,即使对资历很深的数学家来说,它也太困难了。”科茨的责任 是为怀尔斯找到某种至少能使他在今后三年里有兴趣去研究的问题。他说:“我认为研究 生导师能为学生做的一切就是设法把他推向一个富有成果的方向。当然,不能保证它一定 是一个富有成果的研究方向,但是也许年长的数学家在这个过程中能做的一件事是使用他 的常识、他对好领域的直觉。然后,学生能在这个方向上有多大成绩就是他自己的事了。 ” 科茨决定怀尔斯应该研究数学中称为椭圆曲线的领域。这个决定成为怀尔斯职业生涯中的 一个转折点,椭圆方程的研究是他实现梦想的工具。 孤独的战士 1980年怀尔斯在剑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来到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并成为这所大学 的教授。在科茨的指导下,怀尔斯或许比世界上其他人都更懂得椭圆方程,他已经成为一 个着名的数论学家,但他清楚地意识到,即使以他广博的基础知识和数学修养,证明费马 大定理的任务也是极为艰巨的。 在怀尔斯的费马大定理的证明中,核心是证明“谷山-志村猜想”,该猜想在两个非 常不同的数学领域间建立了一座新的桥梁。“那是1986年夏末的一个傍晚,我正在一个朋 友家中啜饮冰茶。谈话间他随意告诉我,肯·里贝特已经证明了谷山-志村猜想与费马大 定理间的联系。我感到极大的震动。我记得那个时刻,那个改变我生命历程的时刻,因为 这意味着为了证明费马大定理,我必须做的一切就是证明谷山-志村猜想……我十分清楚 我应该回家去研究谷山-志村猜想。”怀尔斯望见了一条实现他童年梦想的道路。 20世纪初,有人问伟大的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为什么不去尝试证明费马大定理,他 回答说:“在开始着手之前,我必须用3年的时间作深入的研究,而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浪费在一件可能会失败的事情上。”怀尔斯知道,为了找到证明,他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 这个问题中,但是与希尔伯特不一样,他愿意冒这个风险。 怀尔斯作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要完全独立和保密地进行研究。他说:“我意识到与费 马大定理有关的任何事情都会引起太多人的兴趣。你确实不可能很多年都使自己精力集中 ,除非你的专心不被他人分散,而这一点会因旁观者太多而做不到。”怀尔斯放弃了所有 与证明费马大定理无直接关系的工作,任何时候只要可能他就回到家里工作,在家里的顶 楼书房里他开始了通过谷山-志村猜想来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战斗。 这是一场长达7年的持久战,这期间只有他的妻子知道他在证明费马大定理。 欢呼与等待 经过7年的努力,怀尔斯完成了谷山-志村猜想的证明。作为一个结果,他也证明了 费马大定理。现在是向世界公布的时候了。1993年6月底,有一个重要的会议要在剑桥大 学的牛顿研究所举行。怀尔斯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向一群杰出的听众宣布他的工作。他选择 在牛顿研究所宣布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剑桥是他的家乡,他曾经是那里的一名研究生。 1993年6月23日,牛顿研究所举行了20世纪最重要的一次数学讲座。两百名数学家聆 听了这一演讲,但他们之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完全懂得黑板上的希腊字母和代数式所表达 的意思。其余的人来这里是为了见证他们所期待的一个真正具有意义的时刻。演讲者是安 德鲁·怀尔斯。怀尔斯回忆起演讲最后时刻的情景:“虽然新闻界已经刮起有关演讲的风 声,很幸运他们没有来听演讲。但是听众中有人拍摄了演讲结束时的镜头,研究所所长肯 定事先就准备了一瓶香槟酒。当我宣读证明时,会场上保持着特别庄重的寂静,当我写完 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时,我说:‘我想我就在这里结束’,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持久的鼓掌声 。” 《纽约时报》在头版以《终于欢呼“我发现了!”,久远的数学之谜获解》为题报道 费马大定理被证明的消息。一夜之间,怀尔斯成为世界上最着名的数学家,也是唯一的数 学家。《人物》杂志将怀尔斯与戴安娜王妃一起列为“本年度25位最具魅力者”。最有创 意的赞美来自一家国际制衣大公司,他们邀请这位温文尔雅的天才作他们新系列男装的模 特。 当怀尔斯成为媒体报道的中心时,认真核对这个证明的工作也在进行。科学的程序要 求任何数学家将完整的手稿送交一个有声望的刊物,然后这个刊物的编辑将它送交一组审 稿人,审稿人的职责是进行逐行的审查证明。怀尔斯将手稿投到《数学发明》,整整一个 夏天他焦急地等待审稿人的意见,并祈求能得到他们的祝福。可是,证明的一个缺陷被发 现了。 我的心灵归于平静 由于怀尔斯的论文涉及到大量的数学方法,编辑巴里·梅休尔决定不像通常那样指定 2-3个审稿人,而是6个审稿人。200页的证明被分成6章,每位审稿人负责其中一章。 怀尔斯在此期间中断了他的工作,以处理审稿人在电子邮件中提出的问题,他自信这 些问题不会给他造成很大的麻烦。尼克·凯兹负责审查第3章,1993年8月23日,他发现了 证明中的一个小缺陷。数学的绝对主义要求怀尔斯无可怀疑地证明他的方法中的每一步都 行得通。怀尔斯以为这又是一个小问题,补救的办法可能就在近旁,可是6个多月过去了 ,错误仍未改正,怀尔斯面临绝境,他准备承认失败。他向同事彼得·萨克说明自己的情 况,萨克向他暗示困难的一部分在于他缺少一个能够和他讨论问题并且可信赖的人。经过 长时间的考虑后,怀尔斯决定邀请剑桥大学的讲师理查德·泰勒到普林斯顿和他一起工作 。 泰勒1994年1月份到普林斯顿,可是到了9月,依然没有结果,他们准备放弃了。泰勒 鼓励他们再坚持一个月。怀尔斯决定在9月底作最后一次检查。9月19日,一个星期一的早 晨,怀尔斯发现了问题的答案,他叙述了这一时刻:“突然间,不可思议地,我有了一个 难以置信的发现。这是我的事业中最重要的时刻,我不会再有这样的经历……它的美是如 此地难以形容;它又是如此简单和优美。20多分钟的时间我呆望它不敢相信。然后白天我 到系里转了一圈,又回到桌子旁看看它是否还在——它还在那里。” 这是少年时代的梦想和8年潜心努力的终极,怀尔斯终于向世界证明了他的才能。世 界不再怀疑这一次的证明了。这两篇论文总共有130页,是历史上核查得最彻底的数学稿 件,它们发表在1995年5月的《数学年刊》上。怀尔斯再一次出现在《纽约时报》的头版 上,标题是《数学家称经典之谜已解决》。约翰·科茨说:“用数学的术语来说,这个最 终的证明可与分裂原子或发现DNA的结构相比,对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一 曲凯歌,同时,不能忽视的事实是它一下子就使数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对我说来,安 德鲁成果的美和魅力在于它是走向代数数论的巨大的一步。” 声望和荣誉纷至沓来。1995年,怀尔斯获得瑞典皇家学会颁发的Schock数学奖,199 6年,他获得沃尔夫奖,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怀尔斯说:“……再没有别的问题能像费马大定理一样对我有同样的意义。我拥有如 此少有的特权,在我的成年时期实现我童年的梦想……那段特殊漫长的探索已经结束了, 我的心已归于平静。” 费马大定理只有在相对数学理论的建立之后,才会得到最满意的答案。相对数学理论没有完成之前,谈这个问题是无力地.因为人们对数量和自身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 iii 费马大定理与怀尔斯的因果律-美国公众广播网对怀尔斯的专访 358年的难解之谜 数学爱好者费马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它用一个每个中学生都熟悉的数学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来表达。2000多年前诞生的毕达哥拉斯定理说: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之和。即X2+Y2=Z2。大约在公元1637年前后 ,当费马在研究毕达哥拉斯方程时,他在《算术》这本书靠近问题8的页边处写下了这段文字:“设n是大于2的正整数,则不定方程xn+yn=zn没有非整数解,对此,我确信已发现一个美妙的证法,但这里的空白太小,写不下。”费马习惯在页边写下猜想,费马大定理是其中困扰数学家们时间最长的,所以被称为Fermat’s Last Theorem(费马最后的定理)——公认为有史以来最着名的数学猜想。 在畅销书作家西蒙·辛格(Simon Singh)的笔下,这段神秘留言引发的长达358年的猎逐充满了惊险、悬疑、绝望和狂喜。这段历史先后涉及到最多产的数学大师欧拉、最伟大的数学家高斯、由业余转为职业数学家的柯西、英年早逝的天才伽罗瓦、理论兼试验大师库默尔和被誉为“法国历史上知识最为高深的女性”的苏菲·姬尔曼……法国数学天才伽罗瓦的遗言、日本数学界的明日之星谷山丰的神秘自杀、德国数学爱好者保罗·沃尔夫斯凯尔最后一刻的舍死求生等等,都仿佛是冥冥间上帝导演的宏大戏剧中的一幕,为最后谜底的解开埋下伏笔。终于,普林斯顿的怀尔斯出现了。他找到谜底,把这出戏推向高潮并戛然而止,留下一段耐人回味的传奇。 对怀尔斯而言,证明费马大定理不仅是破译一个难解之谜,更是去实现一个儿时的梦想。“我10岁时在图书馆找到一本数学书,告诉我有这么一个问题,3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解决了它,但却没有人看到过它的证明,也无人确信是否有这个证明,从那以后,人们就不断地求证。这是一个10岁小孩就能明白的问题,然后历史上诸多伟大的数学家们却不能解答。于是从那时起,我就试过解决它,这个问题就是费马大定理。” 怀尔斯于1970年先后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和数学博士学位。“我进入剑桥时,我真正把费马大定理搁在一边了。这不是因为我忘了它,而是我认识到我们所掌握的用来攻克它的全部技术已经反复使用了130年。而这些技术似乎没有触及问题根本。”因为担心耗费太多时间而一无所获,他“暂时放下了”对费马大定理的思索,开始研究椭圆曲线理论——这个看似与证明费马大定理不相关的理论后来却成为他实现梦想的工具。 时间回溯至20世纪60年代,普林斯顿数学家朗兰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所有主要数学领域之间原本就存在着的统一的链接。如果这个猜想被证实,意味着在某个数学领域中无法解答的任何问题都有可能通过这种链接被转换成另一个领域中相应的问题——可以被一整套新方案解决的问题。而如果在另一个领域内仍然难以找到答案,那么可以把问题再转换到下一个数学领域中……直到它被解决为止。根据朗兰兹纲领,有一天,数学家们将能够解决曾经是最深奥最难对付的问题——“办法是领着这些问题周游数学王国的各个风景胜地”。这个纲领为饱受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打击的费马大定理证明者们指明了救赎之路——根据不完备定理,费马大定理是不可证明的。 怀尔斯后来正是依赖于这个纲领才得以证明费马大定理的:他的证明——不同于任何前人的尝试——是现代数学诸多分支(椭圆曲线论,模形式理论,伽罗华表示理论等等)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由两位日本数学家(谷山丰和志村五郎)提出的谷山—志村猜想(Taniyama-Shimura conjecture)暗示:椭圆方程与模形式两个截然不同的数学岛屿间隐藏着一座沟通的桥梁。随后在1984年,德国数学家格哈德·费赖(Gerhard Frey)给出了如下猜想:假如谷山—志村猜想成立,则费马大定理为真。这个猜想紧接着在1986年被肯·里贝特(Ken Ribet)证明。从此,费马大定理不可摆脱地与谷山—志村猜想链接在一起:如果有人能证明谷山—志村猜想(即“每一个椭圆方程都可以模形式化”),那么就证明了费马大定理。 “人类智力活动的一曲凯歌” 怀尔斯诡秘的行踪让普林斯顿的着名数学家同事们困惑。彼得·萨奈克(Peter Sarnak)回忆说:“ 我常常奇怪怀尔斯在做些什么?……他总是静悄悄的,也许他已经‘黔驴技穷’了。”尼克·凯兹则感叹到:“一点暗示都没有!”对于这次惊天“大预谋”,肯·里比特(Ken Ribet)曾评价说:“这可能是我平生来见过的唯一例子,在如此长的时间里没有泄露任何有关工作的信息。这是空前的。 1993年晚春,在经过反复的试错和绞尽脑汁的演算,怀尔斯终于完成了谷山—志村猜想的证明。作为一个结果,他也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彼得·萨奈克是最早得知此消息的人之一,“我目瞪口呆、异常激动、情绪失常……我记得当晚我失眠了”。 同年6月,怀尔斯决定在剑桥大学的大型系列讲座上宣布这一证明。 “讲座气氛很热烈,有很多数学界重要人物到场,当大家终于明白已经离证明费马大定理一步之遥时,空气中充满了紧张。” 肯·里比特回忆说。巴里·马佐尔(Barry Mazur)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刻:“我之前从未看到过如此精彩的讲座,充满了美妙的、闻所未闻的新思想,还有戏剧性的铺垫,充满悬念,直到最后到达高潮。”当怀尔斯在讲座结尾宣布他证明了费马大定理时,他成了全世界媒体的焦点。《纽约时报》在头版以《终于欢呼“我发现了!”久远的数学之谜获解》(“At Last Shout of ‘Eureka!’ in Age-Old Math Mystery”)为题报道费马大定理被证明的消息。一夜之间,怀尔斯成为世界上唯一的数学家。《人物》杂志将怀尔斯与戴安娜王妃一起列为“本年度25位最具魅力者”。 与此同时,认真核对这个证明的工作也在进行。遗憾的是,如同这之前的“费马大定理终结者”一样,他的证明是有缺陷的。怀尔斯现在不得不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修正错误,其间数度感到绝望。John Conway曾在美国公众广播网(PBS)的访谈中说: “当时我们其他人(怀尔斯的同事)的行为有点像‘苏联政体研究者’,都想知道他的想法和修正错误的进展,但没有人开口问他。所以,某人会说,‘我今天早上看到怀尔斯了。’‘他露出笑容了吗?’‘他倒是有微笑,但看起来并不高兴。’” 撑到1994年9月时,怀尔斯准备放弃了。但他临时邀请的研究搭档泰勒鼓励他再坚持一个月。就在截止日到来之前两周, 9月19日 ,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怀尔斯发现了问题的答案,他叙述了这一时刻:“突然间,不可思议地,我发现了它……它美得难以形容,简单而优雅。我对着它发了20多分钟呆。然后我到系里转了一圈,又回到桌子旁看看它是否还在那里——它确实还在那里。” 怀尔斯的证明为他赢得了最慷慨的褒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在剑桥时的导师、着名数学家约翰·科茨的评价:“它(证明)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一曲凯歌”。 一场旷日持久的猎逐就此结束,从此费马大定理与安德鲁·怀尔斯的名字紧紧地被绑在了一起,提到一个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这是费马大定理与安德鲁·怀尔斯的因果律。 历时八年的最终证明 在怀尔斯不多的接受媒体采访中,美国公众广播网(PBS)NOVA节目对怀尔斯的专访相当精彩有趣,本文节选部分以飨读者。 七年孤独 NOVA:通常人们通过团队来获得工作上的支持,那么当你碰壁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 怀尔斯:当我被卡住时我会沿着湖边散散步,散步的好处是使你会处于放松状态,同时你的潜意识却在继续工作。通常遇到困扰时你并不需要书桌,而且我随时把笔纸带上,一旦有好主意我会找个长椅坐下来打草稿…… NOVA:这七年一定交织着自我怀疑与成功……你不可能绝对有把握证明。 怀尔斯:我确实相信自己在正确的轨道上,但那并不意味着我一定能达到目标——也许仅仅因为解决难题的方法超出现有的数学,也许我需要的方法下个世纪也不会出现。所以即便我在正确的轨道上,我却可能生活在错误的世纪。 NOVA:最终在1993年,你取得了突破。 怀尔斯:对,那是个5月末的早上。Nada,我的太太,和孩子们出去了。我坐在书桌前思考最后的步骤,不经意间看到了一篇论文,上面的一行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提到了一个19世纪的数学结构,我霎时意识到这就是我该用的。我不停地工作,忘记下楼午饭,到下午三四点时我确信已经证明了费马大定理,然后下楼。Nada很吃惊,以为我这时才回家,我告诉她,我解决了费马大定理。 最后的修正 NOVA:《纽约时报》在头版以《终于欢呼“我发现了!”,久远的数学之谜获解》,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个证明中有个错误。 怀尔斯:那是个存在于关键推导中的错误,但它如此微妙以至于我忽略了。它很抽象,我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就算是数学家也需要研习两三个月才能弄懂。 NOVA:后来你邀请剑桥的数学家理查德·泰勒来协助工作,并在1994年修正了这个最后的错误。问题是,你的证明和费马的证明是同一个吗? 怀尔斯:不可能。这个证明有150页长,用的是20世纪的方法,在费马时代还不存在。 NOVA:那就是说费马的最初证明还在某个未被发现的角落? 怀尔斯:我不相信他有证明。我觉得他说已经找到解答了是在哄自己。这个难题对业余爱好者如此特别在于它可能被17世纪的数学证明,尽管可能性极其微小。 NOVA:所以也许还有数学家追寻这最初的证明。你该怎么办呢? 怀尔斯:对我来说都一样,费马是我童年的热望。我会再试其他问题……证明了它我有一丝伤感,它已经和我们一起这么久了……人们对我说“你把我的问题夺走了”,我能带给他们其他的东西吗?我感觉到有责任。我希望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带来的兴奋可以激励青年数学家们解决其他许许多多的难题。 iv 谷山-志村定理(Taniyama-Shimura theorem)建立了椭圆曲线(代数几何的对象)和模形式(某种数论中用到的周期性全纯函数)之间的重要联系。虽然名字是从谷山-志村猜想而来,定理的证明是由安德鲁·怀尔斯, Christophe Breuil, Brian Conrad, Fred Diamond,和Richard Taylor完成. 若p是一个质数而E是一个Q(有理数域)上的一个椭圆曲线,我们可以简化定义E的方程模p;除了有限个p值,我们会得到有np个元素的有限域Fp上的一个椭圆曲线。然后考虑如下序列 ap = np − p, 这是椭圆曲线E的重要的不变量。从傅里叶变换,每个模形式也会产生一个数列。一个其序列和从模形式得到的序列相同的椭圆曲线叫做模的。 谷山-志村定说: "所有Q上的椭圆曲线是模的"。 该定理在1955年9月由谷山丰提出猜想。到1957年为止,他和志村五郎一起改进了严格性。谷山于1958年自杀身亡。在1960年代,它和统一数学中的猜想Langlands纲领联系了起来,并是关键的组成部分。猜想由André Weil于1970年代重新提起并得到推广,Weil的名字有一段时间和它联系在一起。尽管有明显的用处,这个问题的深度在后来的发展之前并未被人们所感觉到。 在1980年代当Gerhard Freay建议谷山-志村猜想(那时还是猜想)蕴含着费马最后定理的时候,它吸引到了不少注意力。他通过试图表明费尔马大定理的任何范例会导致一个非模的椭圆曲线来做到这一点。Ken Ribet后来证明了这一结果。在1995年,Andrew Wiles和Richard Taylor证明了谷山-志村定理的一个特殊情况(半稳定椭圆曲线的情况),这个特殊情况足以证明费尔马大定理。 完整的证明最后于1999年由Breuil,Conrad,Diamond,和Taylor作出,他们在Wiles的基础上,一块一块的逐步证明剩下的情况直到全部完成。 数论中类似于费尔马最后定理得几个定理可以从谷山-志村定理得到。例如:没有立方可以写成两个互质n次幂的和, n ≥ 3. (n = 3的情况已为欧拉所知) 在1996年三月,Wiles和Robert Langlands分享了沃尔夫奖。虽然他们都没有完成给予他们这个成就的定理的完整形式,他们还是被认为对最终完成的证明有着决定性影响。
主演:汉娜洛蕾·赫格 赫尔穆特·格里姆 卡特娅·卢佩 维蒂姆·格洛纳 安吉拉·温科勒 海因茨·贝能特 马里奥·阿多夫 曼弗莱德·扎帕卡 Enno Patalas
导演:亚历山大·克鲁格 沃尔克·施隆多夫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Alf Brustellin Bernhard Sinkel 卡特娅·卢佩 Hans Peter Cloos 爱德嘉·莱兹 Maximiliane Mainka Peter Schubert
简介: 1977年,一个商人被绑架后又被谋杀,杀他的是左翼的称为RAF的恐怖分子Armee Fraktion(红色帮派),他们绑架商人是为了试图以交换他们被抓的领导人。当诱拐的努力和一次劫持飞机相继努力失败后,RAF的3位非常杰出的领导人,安德烈亚斯巴德,古德兰·恩斯林和吉恩·卡尔泪谱,全部在监狱自杀。这3人实际上是被政府授命谋杀的。
主演:未知
导演:吕西安·卡斯坦因-泰勒 维瑞娜·帕拉韦尔
简介: In the very waters where Melville's Pequod gave chase to Moby Dick, Leviathan captures the collaborative clash of man, nature, and machine. Shot on a dozen cameras — tossed and tethered, passed from fisherman to filmmaker — this is a cosmic portrait of commercial fishing as it's never been seen.
主演:李小龙
导演:何冠昌
简介:本片详细介绍李小龙从儿童,少年以及成长后的一生,当中剪辑了很多从未公开的珍贵片断,也有他的珍贵电影片断,包括幼时随父亲同时出现银幕,让我们一同回顾一代巨星李小龙得一生传奇……
主演:沃纳·赫尔佐格 克劳迪娅·卡汀娜 克劳斯·金斯基 米克·贾格尔 杰森·罗巴兹
导演:莱斯·布兰克
简介: 这部纪录片真实再现了德国电影大师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用近五年的时间在秘鲁亚马逊热带丛林中艰难拍摄完成震撼世界的名片《陆上行舟》(Fitzcarraldo)的过程。本片记录了这段电影人寻找梦想的过程,但这绝不是一部现今发行电影DVD时几乎必附的幕后花絮纪录片,他没有对影片吹嘘拍马只是忠实纪录影片拍摄时面对的众多不可思议的困难日子以及一个为了电影近乎疯狂的导演。 《陆上行舟》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爱尔兰人Fitzcarraldo酷爱歌剧,他想在热带雨林之中建造一个歌剧院然后请意大利男高音卡鲁索(Caruso)来演唱,为了凑到足够的金钱他买下来一块橡胶田做起橡胶生意,为了往来运输他必须弄一条船到雨林之中,在当地印第安土著帮忙之下,他终于把船从一条运河跨山而过运到了另一条河上。就在他兴奋无比之时,却不知土著有自己的打算,他们把船抛弃在河流之中让他顺流而下以献给河神,Fitzcarraldo的梦想最终破灭。他请了一个三流歌剧团来雨林表演以此完事。Fitzcarraldo的梦想没有实现赫尔措格却被之打动,他认为这种坚持梦想的行为本事就是伟大的成功,将之搬上屏幕成了赫尔佐格的梦想,却不知这是一个折磨了他五年带给他痛苦与快乐的梦想。 在赫尔佐格的坚持下,影片在秘鲁内陆的雨林实地拍摄,拍摄之初便卷入了当地土著部落的权利之争,而在丛林中还有军营、石油公司各种势力,拍摄所需物资全部空运至搭建的营地。影片缓慢的拍摄。五周后,就在影片完成40%的时候,影片主演Jason Robards因病退出剧组,饰演Fitzcarraldo伙伴Wilbur的滚石乐队(Rolling Stone)主唱Mick Jagger则投身新专辑发行和巡演。影片陷入遥遥无期的停机状态。 半年之后,赫尔佐格找来Klaus Kinski饰演Fitzcarraldo,摄制组再次进入雨林。影片拍摄过程中最大的矛盾出现了。在现实中,Fitzcarraldo将船拆散运过山坡后在另一头进行组装。赫尔措格却执意要将比现实中大得多船整个越过山坡,他认为这能将电影的主题形像化,给人视觉冲击。剧组请来的巴西工程师设计了一套复杂的装置供印第安临时演员们进行搬运,但即使是工程师也不相信这个装置可以搬运那个大家伙。赫尔措格已经听不进任何劝阻,执意实景拍摄。工程师因此退出摄制组留下“只有30%成功机会,如果失败还会有人会死”的话。 赫尔措格最终失败,30吨的船只移动了半米左右就退回了远处。此时另一艘用于拍摄的船则搁浅在浅滩之上,影片再次停机。 赫尔佐格面对采访的摄影机开始抱怨诅咒这片雨林,又掩饰不了对这原始之地的爱以及对自己梦想的执着。又过了几个月,影片中最重要的“陆上行舟”镜头终于拍摄成功,影片顺利完成。此片为赫尔佐格赢得了1982年戛纳最佳导演奖,成为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本片导演Les Blank对这片丛林充满崇敬之情,对其原始状态的消失而悲哀,片中的影像常常游离于摄制组之外,丛林中的蚂蚁、橡胶树、土著制作独特食物的过程、有着可口可乐标志的茅草屋、土著身上的米老鼠T恤、部落之间的争端、双凤求凰的争吵莫不忠实纪录下来。使本片具有独特的纪念价值,片中一句“专家计算,这些土著部落在2008年的时候都消失殆尽。”在当时看来还有遥远的26年,可现在再看,也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了。时间让纪录的影像残酷无比。 赫尔佐格在影片中说:“在别人看来我是在做白日梦,但是我一定要做到它,我不想做一个没有梦想的人,这样的生命没有意义。”他用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电影告诉人们,拥有梦想的人无论成功与否,都拥有骄傲而又伟大的灵魂。梦想会有负累,因为负累我们才去梦想。
主演:未知
导演:段锦川
简介: 记录了拉萨一个居民委员会中发生的事。八廓街是环绕拉萨大昭寺的一条街道,人们都认为八廓街是拉萨的中心。八廓南街16号是一个古老的院落,八廓街四个居委会之一的八廓居委会就在这个院子中办公。这个居委会以及在这里工作的人员是本片的主要角色。从治安管理到计划生育妇女儿童问题,从人口管理到商业摊点整治,从解决居民纠纷到文化扫盲,居委会的权利和事务是极其具体而且琐碎的。本片以时间为线索,根据不同的时事背景,通过居委会的工作细节展示出这个最基层的权力机构与居民们的关系。 1997年获得法国蓬皮杜中心“真实电影节”的首奖,成为中国纪录片在世界纪录片影展获首奖的第一部作品。被收藏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馆。
主演:金基德
导演:金基德
简介: 由于女演员在片场发生了危机性命的意外,亦由于一直教导的学生投靠了他人的麾下,导演金基德长久以来对于电影的执念发生了动摇,年逾五十的他发现原本高产的自己竟然再也没有了拍电影的热情与冲动。于是,失意的导演选择过起了离群索居的生活,在物质条件极为简陋的高山之上开始了自我质疑和质问的心灵旅程,他用摄像机拍下了这一段困顿生活中的自问自答,经过剪辑,于是有了这部电影。 拍电影究竟是为了什么?将那些饱受争议的画面和意向放置在电影里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即使是金基德,也给不出标准的答案。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他已将电影融入了生命,情到深处人孤独,在《阿里郎》的歌声里,除了电影本身之外,一切都显得不再那么重要……
主演:许鞍华 李樯 章海宁 汤唯 冯绍峰 朱亚文
导演:崔毅 罗峥
简介: 纪录片《她认出了风暴》将以电影《黄金时代》为起点,将历史上真实的萧红以及她的文学创作,乃至当时的中国文学特别是左翼文学的历史状况做尽可能完整的描述和还原。描述女作家萧红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她的作品、她的爱情以及她所处的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再依靠丰富的电影拍摄花絮、对主创深入的采访、专家的解读,在电影、历史、历史人物与明星演绎之间自由穿梭。历史(真实的萧红)和现实(电影的拍摄)将会作为两条始终贯穿的线索,彼此映照、彼此关联、互相支撑、互相交织在一起,共同构建一个弥合了时空间隔的完整结构。
主演:未知
导演:崔轶
简介: 【影片简介】 《迁动人心》讲述的是上海中心城区四行仓库所在的晋元路地块的政府房屋征收、动迁的故事。棚户区里的2652户居民集体“辞旧迎新”,在短短一个月内,动迁居民签约率高达85%,创下上海闸北区历史最高纪录。然而这一切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夹杂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与不安,在利益面前新生的欲望与私心,让八十多岁的老管夫妇、孕妇付维敏、开了近20年面铺的老法师等家庭陷入到复杂而纷乱的情感里。 一场坎坷而艰难的“沟通之战”拉开了帷幕。政府与群众,征收组与居民,父母与子女,兄弟与姐妹,在各自的利益与情感立场,谈判、迂回、交换、妥协……期待许久的动迁事项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灵。 【导演介绍】 崔轶导演 1978年生祖籍苏州,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本科,上海戏剧学院导演艺术硕士, 现为SMG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影视剧重大题材创作办公室导演、制片人 上海电影评论家协会理事 主要论著: 《电影导演的诗意调度》 2010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导演创作: 电影《笛声何处》, 第1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电影,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中短篇电视剧三等奖,中国首届MFA艺术硕士优秀作品奖(剧情类),2008年苏州五个一工程优秀奖
主演:贾樟柯
导演:沃尔特·塞勒斯
简介:巴西著名导演沃尔特-塞勒 斯在北京结束了有关贾樟柯的纪录片 拍摄,这部探索贾樟柯创作秘密的影 片筹备长达三年,在巴西圣保罗、法 国巴黎、及贾樟柯的老家山西汾阳等 地拍摄,影片追踪了贾樟柯在世界各 地的...
主演:Stephen 'Sugar' Segerman 罗德里格斯 马利克·本德杰鲁 Dennis Coffey Mike Theodore Dan DiMaggio Jerome Ferretti Steve Rowland Willem Möller Craig Bartholomew Strydom Ilse Assmann Steve M. Harris
导演:马利克·本德杰鲁
简介:罗德里格斯在上世纪70年代发行过两张专辑《Cold Fact》与《Coming From Reality》,在南非有超过50万的销量且知名度可与滚石乐队相提并论。但与其他知名的美国歌手不同,南非的歌迷得不到任何一点关于罗德里格斯的信息,除了专辑歌曲之外唯一能了解的只有专 辑封面上一张并不清晰的相片。两张专辑后,他好像也就此销声匿迹。 对于在南非的辉煌成绩,罗德里格斯其实并不知情,他在美国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没有知名度,专辑销量不佳,被唱片公司抛弃,曾经一度做着装修屋顶的体力活…… 南非开普敦一家唱片店老板斯蒂芬与音乐记者克雷格听到罗德里格斯在舞台上奇特自杀的传闻后展开调查,寻找小糖人之路就此开始,一段神秘的传奇故事就此展开……
主演:孔拜·塞贡多 埃利亚季斯·奥乔亚 莱·库德
导演:维姆·文德斯
简介:这部记录片是《德州巴黎》,《柏林苍穹下》的著名导演文德斯拍摄的,源于他的音乐伙伴莱德库的一次古巴旅行。莱德库在旅行中发现了当地一支乐队背后感人的故事,在他的力劝下,文温德斯在1988年率领摄影组来到古巴,开始了这次著名的拍摄。 他用记实的手法拍下了这部电影,于是,早被人遗忘及冷落的这群古巴艺人,随着电影的热卖及专辑CD的出版,重新被人提起。世人彷佛自睡眠中苏醒,再次看见、听见古巴,了解了古巴音乐动人的魅力。 这群古巴老乐士用音乐跨越了政治的藩篱,破例获邀进入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演奏。演奏完毕,与会者一致起立鼓掌,让这些老乐士们感动流泪。事后当他们在美国想打电话回古巴报喜,却怎样都打不通,原来两国无邦交…… 他们的纯真、可爱,都被文德斯生动捕捉。影片一经问世,受到绝大多数人的肯定,尤其在国际大小影展上共获得13座最佳记录片奖,包括欧洲影展、金球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纽约、洛杉矶影评人协会、西雅图、入围奥斯卡最佳记录片等,是近年来国际知名度很高的一部音乐片。
主演:J·J·艾布拉姆斯 里克·贝克 埃里克·博高森 拉里·柯恩
导演:Steve Mitchell
简介: A feature length documentary on the acclaimed work and eclectic career of maverick filmmaker Larry Cohen (BLACK CAESAR, GOD TOLD ME TO, Q THE WINGED SERPENT, THE STUFF, PHONE BOOTH).
主演:奈良美智
导演:坂部康二
简介: 奈良美智,日本著名现代艺术家,其最著名的作品便是那个始终流露着孤独和愤怒的情感的大头小女孩。“孤独和疏理感”给了他创作的原动力,并最终带其踏上成功的阶梯。如今,奈良美智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着为数众多的粉丝,那一幅幅真情画作在他们的心中激起共鸣,愤怒的小女孩恰如每个人灵魂深处最躁动的部分。 进入新千年,奈良美智终于带着他的孩子举行了世界巡展。在此之后,他回到老家青森投入到“A to Z”回顾展的准备工作中去。摄像机跟随着这位忘我的艺术家走遍世界各地,见证了粉丝们对他的崇敬与爱戴,真实记录了他创作中的点点滴滴,更触摸到他内心深处那不着痕迹的转变。只有时间周而复始,永未结束……
主演:未知
导演:John Daschbach
简介: 简单一碗拉麵,就能让你的人生再度翻新。 位于东京人来人往街道的老牌拉麵店备前亭,四十年的岁月提供无数东京饕客身心灵的满足与慰藉。这裡不仅提供美好的餐点,也是许多寂寞人聚集的所在。有人在这裡找到童年的味道,有人在此处遇到终身的伴侣,有人在这小小的空间得到无比温暖的陪伴与鼓励。灯火通明的小店,在植田老闆夫妇的热情款待下,彷彿成了都市寂寞人的重要归宿。从冈山来到东京,透过看书自学,到成为独当一面撑起一间拉麵店的老闆,多年来,植田正基与妻子和子守著小小的店面,除了研发出独门酱油、盐味、辣味噌口味的拉麵,随著四季更迭,植田老闆也利用休假日,跟著老顾客们一同走进日本各地田野,亲手摘取新鲜当季食材,不仅将这些食材与拉麵完美结合,也端出了以现採春笋煮成的竹笋饭、夏季的比目鱼生鱼片、秋天的山药泥拌饭、冬日加上年糕的招牌拉麵等别具巧思的时节料理,让顾客透过味蕾,感受四季的美好光景。 【关于电影】 美国导演的拉麵之旅,一场跨文化的美好飨宴 《四季拉麵物语》以位在东京饭田桥的老牌拉麵店“备前亭”为主角,这间日式风味十足的小店,店面不大、没有华丽的装潢,主要员工只有老闆植田正基和其妻子和子。超过四十年的开店岁月,夫妻二人一大清早便开始备料、熬煮汤头,然后准备等待客人上门。这一切看似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日常,在美国导演约翰达斯巴哈的镜头记录下,却显得格外兴味十足。特别是镜头跟著植田老闆每一个俐落的动作,聚焦他每一个认真专注的眼神,每个细节都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日本职人“一辈子就做好一件事”的敬业精神。面对这样的文化洗礼,导演约翰达斯巴哈表示,自己第一次拜访便深深被这间小店的气氛迷住了,在这裡能感受到时光倒流,回到了昭和时代的日本,那存在于小津安二郎、黑泽明经典电影中的复古情怀,彷彿被活生生重现在现实生活中,而整个空间陈设,搭配上众人一边喧闹一边大口吃拉麵的模样,也让人联想到伊丹十三的《蒲公英》。导演约翰达斯巴哈表示:“我希望透过这部电影,让观众就算无法立刻亲口品嚐备前亭拉麵的滋味,也能体验到我所感受的美好!” 东京饕客的心灵避风港,拥抱四季的幸福滋味 全片除了深度访问植田老闆夫妇,听他们谈起年轻时因缘际会的相识、相恋、结婚、失意、浪子回头、成功创业等往事;也找来了多位被植田老闆征服味蕾的饕客现身说法。毕竟,身处在全日本最热闹的东京,随处可见比备前亭更奢华、更新颖、口味更多元的拉麵店,那究竟是什麽,让他们多年来始终对这小小的店面流连忘返呢?这群忠实老饕中,有退休人士、忙碌上班族、独居OL、知名独立乐团乐手、外国留学生,走进备前亭的他们,彷彿回到舒适的家。植田老闆总是记得每个人的名字和喜欢吃的餐点,每当他们毫无防备地说起工作的烦恼、人生的瓶颈,植田老闆总是一边煮麵,一边给予真诚的陪伴,让他们从身到心都温暖了起来。到了假日店休,植田老闆更会相揪这群常客们一起上山下海,春天挖竹笋、夏天採梨子、秋天掘山药、冬天捣麻糬,甚至还会跑到千叶海岸附近钓比目鱼。而跟著他们一行人纪录一切的导演约翰也笑称,拍摄期间自己也是不断被植田老闆喂食,拍完整部电影,彷彿尝尽了四季的美好滋味。
主演:东出昌大 三岛由纪夫 芥正彦 木村修 橋爪大三郎 篠原裕 宮澤章友 原昭弘 椎根和 清水寛 小川邦雄 平野啓一郎 内田樹 小熊英二 瀬戸内寂聴
导演:丰岛圭介
简介: 伽嘎(GAGA)株式会社正式拿下丰岛圭介执导、东出昌大担任旁白的三岛由纪夫纪录片[三岛:最后的辩论](Mishima: The Last Debate,暂译)国际销售权。影片还原了三岛由纪夫离世一年前,也就是1969年与东京大学学生之间的辩论录像片段。这些片段近期才被发现,并且做了全新4K修复。影片将于3月20日日本上映。
主演:贾斯汀·比伯 斯库特·布劳恩 Ryan Good 亚瑟·雷蒙德 Pattie Mallette Jeremy Bieber Mike Posner 麦克斯·马汀 威廉姆·亚当斯 Rodney Jerkins Alfredo Flores Kenny Hamilton 艾伦·德杰尼勒斯 John Brooks 瑞安·西克莱斯特
导演:朱浩伟
简介:头条的背后,众多的聚光灯…是贾斯汀的真实故事。了解贾斯汀·比伯的 只有少数幸运的——诚实、有趣并且完全迷人——通过不可思议的表演和独家采访明星本人。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纪录片,后台显示贾斯汀的真实故事:...
主演:未知
导演:Emily Kunstler Sarah Kunstler
简介:ACLU lawyer Jeffery Robinson’s shattering talk on the history of U.S. anti-Black racism is interwoven with archival footage, interviews and Robinson’s story, exploring the legacy of white supremacy and our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to overcome it.
主演:會田誠 濱谷浩 横尾忠则
导演:Linda Hoaglund
简介: 第二次大戦後、戦争を放棄した日本だが、沖縄の軍事基地問題をはじめ永久平和に反する矛盾は依然続いている。このドキュメンタリーは、1960年6月、元A級戦犯・岸信介政権下で日米安全保障条約(安保)が更新されるまでの一ヶ月間、国会周辺に溢れた安保反対の市民デモ運動の濃密な時間へと戻っていく。かつてなく激化したこの闘争には、学生、労働者、子供や女性を含む一般市民が集結。敗戦からまだ15年、二度と戦争はしたくないという市民の意志が一つになっていく。当時の情熱と衝動から生まれた芸術作品(写真:濱谷浩・東松照明・細江英公、石内都、石川真生、絵画:中村宏・横尾忠則・朝倉摂・池田龍雄、丸木位里、映像・冨沢幸男・野田真吉・大島渚・川島雄三、音楽:武満徹・加藤登紀子 ほか)を軸に、戦争の痕跡を生々しく留め、なおかつ非戦への架け橋となる表現の意味と、作品を生んだ真摯な思いが、50年を経て本作の中で感動的に結ばれる。出演は上記作家(一部、作品のみ)ほか、会田誠、風間サチコ、半藤一利、保坂正康、串田和美、ティム・ワイナー(『CIA秘録』)。日本で育ち邦画の英語訳を手がける米国人女性リンダ・ホーグランドの監督作。
主演:未知
导演:信友直子
简介: 父母結婚60多年,依然非常恩愛。可是,母親近年患上認知障礙症,漸漸失去照顧自己的能力。年過95的父親唯有擔起打理家頭細務的責任。遠在東京的信友直子,放下電視台的導演工作,回到老家廣島吳市,用攝錄機記錄兩老掙扎的日常。為期三年的拍攝過程,導演除了發掘父母的另一面,同時亦為了報答父母,多年前在自己患癌期間,賦予的支持和鼓勵。以最直接的角度,記載人生的甜酸苦辣,不用煽情的手法,創出溫柔的催淚良方。
主演:未知
导演:想田和弘
简介:正对濑户内海的冈山县牛窓市,虽然隶属于濑户内市,不过却被称为“日本的爱琴海”,此外《万叶集》中诗人柿本人麻吕对它的吟咏歌颂也让这座小城镇自古以来就为世人所熟知。靠海吃海的冈山县是日本境内仅次于广岛的牡蛎产地,当地人世代从事牡蛎的养殖工作。但是随着人口过疏化和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从前牛窓市内的20所牡蛎加工厂已经锐减到6所了。为了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现状,这些工厂近些年开始接收来自中国的工人。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原本在宫城县南三陆町世代经营牡蛎工厂的渡边先生不得不搬到牛窓,重新白手起家。他的工厂招进了两名中国人,语言、生活习俗的差异让彼此都感到艰难。附近的工厂里,则有中国工人一去不返的情况出现。举步维艰的牡蛎工厂,是否能够延续下去? 本片是导演想田和弘“观察映画”系列的第六部。
主演:未知
导演:Holly Morris Anne Bogart
简介: In the radioactive Dead Zone surrounding Chernobyl’s Reactor No. 4, a defiant community of women scratches out an existence on some of the most toxic land on Earth. They share this hauntingly beautiful but lethal landscape with an assortment of interlopers—scientists, soldiers, and even ‘stalkers’—young thrill-seekers who sneak in to pursue post-apocalyptic video game-inspired fantasies. Why the film’s central characters, Hanna Zavorotyna, Maria Shovkuta, and Valentyna Ivanivna, chose to return after the disaster, defying the authorities and endangering their health, is a remarkable tale about the pull of home, the healing power of shaping one’s destiny and the subjective nature of risk.
主演:梁英姬及其家人
导演:梁英姬
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韩战在朝鲜半岛爆发。多灾多难的朝鲜民族经历了无数苦难,最终却被分裂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两种体制的对立和敌视不仅在半岛引起波澜,连同远在异国他乡的朝鲜人也受到深刻的影响。因历史原因驻留日本的朝鲜人内部也分裂成支持共产主义的“朝鲜总联”和支持资本主义的“民团”,他们为了各自的理想和目标笃定奋斗着。坚信共产主义的梁公善和康静姬夫妇在20世纪70年代将3个儿子送回平壤,由于日本与北朝鲜没有外交关系,3个儿子被禁止访问日本。亲人一别三十余载,割不断的却是血液中的骨肉亲情。在梁公善70时大寿之际,他和妻子、女儿飘洋过海辗转回到牵念的平壤和儿子们的身边…… 本片荣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圣丹斯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特别奖。
主演:班克斯 Felix Braun Claire de Dobay Rifelj Ben Eine Will Ellsworth-Jones
导演:Elio Espana
简介: Banksy, the world's most infamous street artist, whose political art, criminal stunts, and daring invasions outraged the establishment and created a revolutionary new movement while his identity remained shrouded in mystery.
主演:未知
导演:Hong Ji-You Kim Il-Rhan
简介:2009年1月20日,韩国首尔龙山区南一堂,5名拆迁居民和一名警察特工队员在拆迁过程中死亡,该事件被称为“龙山惨案”。此次事件中死亡的5名拆迁居民当时为了争取自身的生存权利登上楼顶,但不到25个小时,当他们再次从建筑物中出来的时候却都已成为冰冷的尸体,而幸存的拆迁居民也成为了“违法者”。最终警察将该事故归咎于拆迁居民的“违法暴力示威”。而更多的人则认为此次惨案的发生,是由于政府对公众权力的过度镇压而造成的,而究竟事实真相如何,纪录片《两扇门》将给您一个答案。 ◎ 幕后 讲述韩国拆迁过程中人员伤亡的“龙山惨案”事件纪录片《两扇门》打败票房过千万的热门韩国大片们,被评为年度最佳影片。韩国电影周刊《Movie Week》于最近公开了评选出的7部韩国年度最佳影片。该周刊以2012年1月1日至12月20日上映的140部韩国电影为评选对象,经过严格甄选,评选金日兰、洪智柳导演共同制作的纪录片《两扇门》为今年最佳影片。 《两扇门》在作品传达主题的方式、作家的态度、人物构成、同时代性等评审基准上,几乎以满分的成绩位列第一。电影不单纯立意于“龙山惨案”这一个事件,以冷静的客观性视觉为基础,将事件扩张到社会层面,充分做到了媒体的本职,在电影上映后,各界反响热烈,对事件的高度重视和民众对真实的呼声充分证明了电影的成功。该片为纪录片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凭借这点,《两扇门》以压倒性的得票率夺得了第一的宝座。 获得第二名的是郑智泳导演的《南营洞1985》一片,该片将1980年代韩国社会的拷问历史真实复员,直面社会问题,导演的用心一览无遗。而通过描述被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反映现下韩国社会的阴暗面的电影《犯罪少年》(康理贯 执导)则排名第三。第四名是边永妵导演的《火车》,《与犯罪的战争:坏家伙们的全盛时代》和《在异国》两部影片并列第五,而第七位则是今年炒得火热、突破千万票房的电影《双面君王》。
主演:未知
导演:Jorge Durán Jaime Barbosa
简介:This documentary chronicles Diomedes Díaz's rise as one of Colombia's most iconic singers, and his downfall after being accused of killing a fan.
主演:Carlota Andrés Inés Andrés José Andrés 乔·拜登 Sam Bloch 比尔·克林顿 Patricia Fernandez de la Cruz Nate Mook Trevor Riggen Maisie Wilhelm Richard Wolffe
导演:朗·霍华德
简介:We Feed People spotlights renowned chef José Andrés and his nonprofit World Central Kitchen’s incredible mission and evolution over 12 years from being a scrappy group of grassroots volunteers to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highly regarded humanitarian aid organizations in the disaster relief sector.
主演:詹妮弗·洛佩兹 本·阿弗莱克
导演:阿曼达·米歇利
简介:《詹妮弗·洛佩兹:人生中场秀》贴近拍摄幕后的詹妮弗·洛佩兹,看她如何凭借韧性及决心,成就如今不凡的样貌。本片同时宣告洛佩兹的人生下半场正式揭幕,她大方公开身为拉丁裔、身为母亲、身为艺术家的成长历程,展...
主演:露西尔·鲍尔 戴斯·阿纳兹 露西·阿纳兹 贝特·米德勒 卡罗尔·博内特 Laura Laplaca Eduardo Machado 沙罗 Journey Gunderson Gregg Oppenheimer David Daniels 诺曼·利尔 小德思·阿纳兹 Michael Stern
导演:艾米·波勒
简介:艾米·波勒将执导纪录长片[露西尔与戴斯](Lucy Desi,暂译,工作名)。[海豚湾]编剧马克·蒙雷操刀剧本。该片讲述知名喜剧演员露西尔·鲍尔与丈夫戴斯·阿纳兹之间的个人生活与职业合作。露西尔·鲍尔是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在她的一生中,她一直活跃在电影、电视、舞台、电台等各种媒体上,成为了美国文化一个时代的象征。她与戴斯·阿纳兹于1940年结婚,1960年离婚,育有两个孩子。
请有条件的漫迷们优先支持正版,本站视频采集于国外互联网,广告水印请无视。若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为求保命卖个萌 (<ゝω•)~☆
© 2024 E-Mail:maigosama@yahoo.co.jp